常见的金属切削方法如图所示
常见的金属切削方法
a)车削 b)铣削 e)钻削 d)刨削 e)外圆磨削 d)平面磨削
切削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运动形式。
1.主运动
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主要切削运动,它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刀具前面接近工件。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如图1所示,车削时工件的旋转、钻削时钻头的旋转等都是主运动。
2.进给运动
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切削运动,它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加上主运动,即可不断地或连续地切除切屑,并得出具有所需几何特性的已加工表面。相对于主运动,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小。图1中,车削时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钻削时钻头的轴向移动等都是进给运动。
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有一个,它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进给运动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切削时的工件表面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通常形成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如图2所示。
切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a)车削外圆 b)扩孔钻扩孔
(1)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
(2)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形成的表面。
(3)过渡表面 工件上由切削刃形成的那部分表面,它在下一切削行程,刀具或工件的下一转里被切除,或者由下一切削刃切除。
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总称,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它是衡量切削运动大小的参数。图3所示为车削外圆时的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Vc)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即主运动的线速度),单位为m/min。
车削时切削速度的计算式为:
式中dw-- 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 mm;
n--工件转速, r/min。
2.进给量(f)
进给量是指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每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和度量。
如车削时的进给量为工件每转一转,车刀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r。
3.背吃刀量
背吃刀量一般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
车削外圆时背吃刀量的计算式为:
ap=(dw-dm)/2
式中dw-- 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
dm--工件已加工表面直径,mm。
切削用量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刀具的磨损和寿命、机床的动力消耗及生产率,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选择切削用量就是要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使ap、f、Vc。三者的乘积值最大,以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在机床、工件、刀具和工艺系统刚性允许的前提下,首先选择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择大的进给量,最后选择大的切削速度。
1.背吃刀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除留出的精加工余量外,剩余加工余量尽可能一-次切完。如果余量太大,可分几次切去,但第一次走刀应尽量将ap取大些。精加工时,背吃刀量要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选择。
2.进给量的选择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进给量的大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因此,粗加工时,f可取大些;精加工时,f可取小些。各种切削加工的进给量可根据进给量表选择确定。
3.切削速度的选择
切削速度应根据工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刀具寿命的不同来选择,具体可通过计算、查表或根据经验加以确定。
知识点词条: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