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部件精度是指它在装配调整之后的回转精度,包括主轴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以及主轴旋转的均匀性和平稳性。

(1)主轴径向跳动(径向圆跳动)的检验如图a所示。在锥孔中紧密地插入-根锥柄检验棒,将百分表固定在机床上,使百分表测头顶在检验棒表面上,旋转主轴,分别在靠近主轴端部的a点和距a点300 mm远的b点检验。a、b的误差分别计算,主轴转一转,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就是主轴的径向跳动误差。为了避免检验棒锥柄配合不良的影响,拔出检验棒,相对主轴旋转90°,重新插入主轴锥孔内,依次重复检验4次,4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主轴的径向跳动误差。主轴径向跳动量也可按图29b所示,直接测量主轴定位轴颈。主轴旋转一周,百分表的最大读数差值为径向跳动误差。

主轴径向跳动的测量
1- -磁力表架2- - 百分表3- -检验棒

(2)主轴轴向窜动(端面圆跳动)的检验如图所示,在主轴锥孔中紧密地插入一根锥柄短检验棒,中心孔中装入钢球(钢球用黄油粘上),百分表固定在床身上,使百分表测头顶在钢球上。旋转主轴检查,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就是轴向窜动误差值。

图30
主轴轴向窜动的测量
1一锥柄短检验棒  2一磁力表架


如图所示, C630型车床主轴部件的装配顺序如下:

C630型车床主轴部件
1一卡环2-滚动轴承3- -主轴4-大齿轮5-螺母6-垫圈7一-开口垫圈8一推力球轴承9-轴承座

10一圆锥滚子轴承11一衬套12- 盖板13一圆螺母14- 法兰15- 调整螺母16一调整套

(1)将卡环1和滚动轴承2的外圈装入主轴箱体前轴承孔中。

(2)将滚动轴承2的内圈按定向装配法从主轴的后端套上,并依次装入调整套16和调整螺母15(图31a)。适当预紧调整螺母15,防止轴承内圈改变方向。

(3)将下图a所示的主 轴组件从箱体前轴承孔中穿人,在此过程中,依次将键、大齿轮4、螺母5垫圈6、开口垫圈7和推力球轴承8装在主轴_上,然后把主轴穿至要求的位置。

主轴分组件装配

(4)从箱体后端,将图b所示 的后轴承壳体分组件装入箱体,并拧紧螺钉。

a)主轴组件

b)后轴承套与外圈组成后轴承壳体分组件

(5)将圆锥滚子轴承10的内圈按定向装配法装在主轴上,敲击时用力不要过大,以免主轴移动。

(6)依次装入衬套11、盖板12、圆螺母13及法兰14,并拧紧所有螺钉。

(7)对装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防止漏装和错装。


主轴部件的调整分预装调整和试车调整两步进行。

(1)主轴部件预装调整在主轴箱部件未装其他零件之前,先将主轴按图上图3进行一 次预装,其目的是一方面检查组成主轴部件的各零件是否能达到装配要求;另方面空箱便于翻转,修刮箱体底面比较方便,易于保证底面与床身结合面的良好接触以及主轴轴线对床身导轨的平行度。主轴轴承的调整顺序,一般应先调整固定支承,再调整游动支承。对C630型车床而言,应先调整后轴承,再调整前轴承。

1)后轴承的调整先将螺母15松开,旋转圆螺母13,逐渐收紧圆锥滚子轴承和推力球轴承。用百分表触及主轴前端面,用适当的力,前后推动主轴,保证轴向问隙在0.01 mm之内。同时用手转动大齿轮4,若感觉不太灵活,可能是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没有装正,可用大木锤(或铜棒)在主轴前后端敲击,直到手感觉主轴旋转灵活为止,最后将圆螺母13锁紧。

2)前轴承的调整逐渐拧紧调整螺母15,通过调整套16的移动,使轴承内圈作轴向移动,迫使内圆胀大。用百分表触及主轴前端轴颈处(下图),撬动。杠杆使主轴受200-300N的径向力,保证轴承径向间隙在0.005 mill之内,且用手转动大齿轮,应感觉灵活自如,最后将调整螺母15锁紧。装配轴承内圈时,应先检查其内锥面与主轴锥面的接触面积,-般应大于50%。如果锥面接触不良,收紧轴承时,会使轴承内滚道发生变形,破坏轴承精度,减少轴承使用寿命。

主轴径向I司隙的检查

(2)主轴的试车调整机床正常运转时,主轴箱内温度升高,主轴轴承间隙也会发生变化,而主轴的实际理想工作间隙,是在机床温升稳定后所调整的间隙。试车调整方法如下:

按要求给主轴箱加入润滑油,用划针在螺母边缘和主轴上作出标记,记住原始位置。适当拧松调整螺母15和圆螺母13,用木锤(或铜棒)在主轴前后端适当振击,使轴承回松,保持间隙在0~0.02mm之内。主轴从低速到高速空转时间不超过2h,在最高速的运转时间不少于30 min,一般油温不超过60°C即可。停车后锁紧调整螺母15和圆螺母13,结束调整工作。



知识点词条:典型主轴轴组的装配






学校名称:

答  题  人:
典型主轴轴组的装配
关键字:典型主轴轴组的装配